目录
专栏 通道:从基础设施到公共空间
专栏导读谭峥;4
长安街的历史演变与公共空间的秩序建构韩涛;5-10
桥与门——“关境”视角下的罗湖口岸公共空间演化史谭峥;肖映博;11-17
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节点的形态演进——以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荣耀广场为例华晓宁;吴琅;18-24
轨道交通站域目的地可达性评测及其意义——以重庆沙坪坝站站域为例褚冬竹;陈熙;25-31
隐秘的公共空间——地下步行通道的建筑学解析商谦;32-38
作为基础设施的“后街”王衍;39-44
美国费城社区商业通廊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毛键源;陈雯;孙彤宇;45-51
从隔离到弥合——“通道”更新的语境与实践邱雁冰;谭峥;曾迪;52-57
作为桥梁的建筑与作为建筑的桥梁张佳晶;58-62
新作视窗
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跨河人行桥设计札记刘珩;64-67
游走与驻留——京杭运河浒墅关步行双桥设计记袁琦;陈泳;袁美伦;68-71
设计研究
固有与游离——长沙八方小区二期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设计解析魏春雨;彭军;宋明星;72-75
能耗导向下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——山东建筑大学超低能耗教学实验楼设计房涛;李洁;王崇杰;薛一冰;76-80
考察与研究
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——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的上海新华路社区营造实践为例郑露荞;伍江;81-85
北京乡村建设媒体关注度研究曾忠忠;刘诗柔;张波;86-89
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GB/T 50378-2019对幼儿园建筑的适宜性研究岳鹏;刘加平;90-92
空间抽象视角下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特征解析张立恒;赵天宇;荣丽华;93-97
建筑教育
面向城市更新的建筑公共空间“多义化转型”——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教学知识点构架探索陈景衡;崔小平;胥艺;莫欣键;98-102
当代建筑教育的乡村应答卢健松;张月霜;苏妍;姜敏;103-107
占据与连接——建筑学专业教学空间不确定性的生成机制任震;周琮;门艳红;108-111
建筑历史与理论
现代空间结构的集体呈现及其中国化表达——1960年代台湾地区建筑探索黄庄巍;刘静;邹广天;112-117
清晰的迷宫——从阿尔斯牧师教堂看阿尔多·范·艾克的几何设计语言刘琮晓;刘潇;118-122
传统建筑研究
石与木,死对生的纪念——从中国西南崖墓读图研究看石质空间对木构空间的转译与创新冯棣;文艺;黄沁雅;123-127
乡村景观遗产构成与演化机制研究——以渝东南传统村落为例龙彬;张菁;128-133
抗震视野下四川藏区乡土石木营造体系传承演变考察——以康定江巴村为例曹勇;134-138
《新编鲁般营造正式》中的大木作术语研究朱宁宁;139-143
广角镜
从更新到活化——城市核心区存量资产增值策略研究和实践史亚雷;144-148
浅析滨海建筑空间的城市设计手法——从青岛海天大酒店到海天中心郝赤彪;杨藤;149-151
新观察
数字龚建;152
声音梁晓晨;153
本期推介1